作為一個從零基礎開始做科普小視頻的創作者,我踩過不少坑,也總結出了一套實用流程。今天就以第一視角,跟大家聊聊如何做出受歡迎的科普小視頻,幫大家少走彎路。

一、選題:從“自嗨”到“用戶需要”
剛開始做視頻時,我總選自己感興趣的冷門知識點,結果播放量慘淡。后來才明白,好選題要兼顧“專業”和“受眾需求”。我本身是學生物的,現在會聚焦動植物冷知識,比如“為什么含羞草會害羞”,既在我的專業范圍內,又符合大眾好奇心。另外,我會常刷平臺熱榜、看評論區,比如發現很多家長問“怎么給孩子講宇宙知識”,就順著這個需求做了系列視頻,播放量直接翻倍。
二、腳本:讓觀眾“看得下去”
以前我寫腳本總像念課本,干巴巴的沒人看。后來摸索出一個框架:開頭用問句抓注意力,比如“你每天喝的水,其實藏著小秘密?”;中間把知識點拆成2-3個小點,每個點配個生活案例,比如講“水的張力”時,舉下雨天樹葉掛水珠的例子;結尾加互動,比如“你們還想知道哪些水知識?評論區告訴我”。現在寫腳本,我還會刻意避開專業術語,實在要用就立刻解釋,比如提到“滲透壓”,就說“簡單講就是水會往濃度高的地方跑”。
三、制作:用對工具省時間
做視頻初期,我試過很多軟件,直到遇到萬彩動畫大師才找到順手的。它里面有現成的科學實驗動畫、動植物模型,我做“植物光合作用”視頻時,直接拖素材就能用,不用自己畫;操作也簡單,加字幕、調特效都是拖拽式,新手也能快速上手。不過要注意,畫面別太復雜,比如講化學實驗,我只突出試管和反應現象,背景用純色,避免觀眾分心。

四、發布:細節決定曝光
之前我發布視頻很隨意,后來發現標題和時間很關鍵。標題要包含知識點,比如“3分鐘搞懂:樹葉秋天為啥變黃?”;標簽我會加#科普小知識#自然科學這類熱門的。發布時間我也摸出了規律,工作日晚上7-9點、周末下午發,這時候大家有空刷視頻,初始播放量會更高。
如何做科普小視頻?最后想分享兩個萬彩動畫大師的省時功能:AI配音我常用,選個沉穩的男聲,調整好語速,比我自己配音自然多了;AI智能成片更方便,上傳腳本和素材,它能自動搭畫面、加過渡,我只要稍作修改就能發,大大節省了時間。
萬彩動畫大師官方下載地址:http://m.123sougou.com/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