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時候總對著翻頁畫本不停翻頁,看著紙上的小人慢慢“跑”起來;長大后刷到短視頻里的動態表情包,忍不住好奇這些生動的畫面究竟是怎么來的。其實無論是童年的翻頁畫,還是如今熱門的3D動畫電影,背后都藏著相同的底層邏輯——動畫原理。今天我們就從最基礎的視覺暫留現象說起,聊聊動畫是如何“動”起來的。

動畫的基本原理是什么?從視覺暫留到動畫法則圖片

最早發現動畫奧秘的,其實是我們的眼睛。1824年,英國科學家彼得?馬克?羅杰特發現,當物體在人眼視網膜上的成像消失后,視覺印象仍會保留0.1-0.4秒,這就是“視覺暫留”現象。就像夜晚揮動熒光棒時,我們看到的不是單點的光,而是一條連續的光帶;電影院里每秒播放24幀畫面,每幀畫面停留的時間不足0.05秒,正是利用視覺暫留,讓靜止的畫面在我們腦海中拼接成流暢的動態影像。

不過光有視覺暫留還不夠,真正讓動畫有“生命力”的,是背后的動畫法則。其中最核心的就是“運動弧線”原理——現實中沒有物體能沿絕對直線運動,比如拋出去的籃球會沿拋物線軌跡飛行,人走路時手臂會自然擺動出弧線。動畫師在創作時,會刻意放大這種自然的運動軌跡,讓角色動作更真實。比如《貓和老鼠》里湯姆追杰瑞時,身體會像彈簧一樣拉伸收縮,就是運用了“夸張與變形”法則,既符合視覺規律,又增強了喜劇效果。

動畫的基本原理是什么?從視覺暫留到動畫法則圖片

還有“時間與空間”的搭配也很關鍵。同樣是角色從A點走到B點,若用10幀畫面表現,動作會顯得急促;用30幀畫面表現,動作則會更舒緩。動畫師會根據劇情需要,調整畫面幀數和角色運動幅度,比如表現緊張的追逐戲時,會減少幀數、加大動作幅度,讓節奏更快;表現抒情場景時,則會增加幀數、放緩動作,讓畫面更細膩。

看到這里,或許有人會問:“動畫的基本原理是什么?”其實答案很簡單——利用視覺暫留,遵循運動弧線、夸張變形、時間空間搭配等動畫法則,讓靜止的畫面產生連貫的動態效果。如今隨著技術發展,制作動畫早已不是專業動畫師的專利,像萬彩動畫大師這樣的工具,就能讓普通人輕松制作出高質量的MG動畫,無論是做科普視頻、產品宣傳,還是教學課件,都能快速上手。

如果你也想嘗試制作屬于自己的動畫,不妨從簡單的MG動畫開始,用直觀的動態畫面傳遞想法,讓創意不再局限于文字和圖片。

動畫的基本原理是什么?從視覺暫留到動畫法則圖片

最后,推薦大家用萬彩動畫大師制作MG動畫,輕松實現創意到動畫的轉化。

萬彩動畫大師官方下載地址:http://m.123sougou.com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