做科普動畫時,很多人容易陷入誤區,要么把內容做得太艱深,要么畫面單調到讓人看不下去。其實想做出讓人眼前一亮的作品,有三個核心點得吃透。

想做有趣的科普類動畫?先搞懂這3個關鍵要素!圖片

1、內容設計得接地氣

不少人覺得科普就得堆滿專業術語,其實完全沒必要。比如講光合作用,與其羅列一堆化學反應式,不如說成“植物靠陽光吃‘飯’的小秘密”。把抽象知識轉化成生活里的場景,觀眾接受起來才輕松。可以多找些冷門又好玩的知識點,像“為什么打噴嚏時眼睛會閉上”這類問題,自帶話題性,容易引發好奇。還得學會藏知識點,別像念說明書一樣干巴巴輸出,而是把知識放進小故事里。比如講昆蟲變態發育,編個毛毛蟲找媽媽的劇情,讓觀眾跟著情節自然吸收信息。

想做有趣的科普類動畫?先搞懂這3個關鍵要素!圖片

2、視覺呈現要跳出常規

別總用千篇一律的卡通人物,試試把知識點擬人化。講細胞結構時,讓細胞核當“指揮家”,線粒體當“能量快遞員”,一下子就鮮活起來。色彩搭配也有講究,兒童向的用明快色調,但別太刺眼;面向成年人的可以用低飽和色系,增加高級感。細節里藏彩蛋也很重要,比如在講解恐龍知識的動畫里,讓背景里的小蜥蜴偷偷做個鬼臉,細心的觀眾發現后會覺得很有意思。動態效果不用追求復雜,有時候簡單的彈跳、旋轉,比花里胡哨的特效更能突出重點。

3、節奏把控是留住觀眾的關鍵

開頭三秒必須抓眼球,要么扔個反常識的問題,要么放個夸張的畫面。中間段落別一股腦塞內容,每講兩分鐘就插入個小互動,比如讓觀眾猜接下來會發生什么,或者出個小選擇題。轉場也得花心思,講完地球自轉,用個旋轉的星球畫面過渡到晝夜變化,既自然又有連貫性。結尾別戛然而止,留個小懸念,比如“明天告訴你,為什么月亮跟著人走”,能勾起觀眾的期待。

想做有趣的科普類動畫?先搞懂這3個關鍵要素!圖片

按照這三個要素去做,做出有趣的科普類動畫就不難了。要是不知道用什么工具,試試萬彩動畫大師,操作簡單,素材也多,新手也能快速上手做出不錯的作品。

萬彩動畫大師官方下載地址:http://m.123sougou.com/